累計瀏覽數:789
留言數:0
雖然內政部已於2011年頒佈「附屬建物屋簷及雨遮可登記不計價」法令,但仍有不肖建商利用話術欺騙買房民眾。陳太太原本是令人羡慕的貴婦,2012年初買房時,因為沒仔細看合約,被建商惡意欺騙,花了1千5百萬買雨遮和牆壁,害她氣到夜夜失眠,差點得憂鬱症。
信任建商 一億六千萬丟下去買豪宅
陳太太的老公是往返兩地的台商,兩人原本住在長輩留下來的祖厝,是位於北市精華區的舊華廈。為了享受蒔花種草的生活,兩人一直想買間有大院子的房子,剛好有熟識建商在祖厝附近推出預售屋建案,陳太太和老公兩人和建商朋友見面詳談後,決定買房。
該預售屋建案位於靜巷內,基地面積大約100坪,為一獨棟七層樓豪宅,由於陳太太和老公喜歡寬敞空間,希望室內面積不能低於80坪,在建商遊說下,花了1億6千萬元,買下該棟豪宅設計成樓中樓的一、二樓,外加兩個停車位,權狀面積不含停車位共140坪,公設比40%,換算下來,室內面積84坪。
建商坑人 實際坪數竟短少12坪
雖然公設比高,但陳太太唯一在意的,就是室內實際面積需至少80坪,對此要求,建商拍胸脯保證。不料等到交屋時,陳太太一進屋內,就發現空間比想像中小很多,她懷疑室內坪數不實,拒絕完成交屋手續。
隔天,陳太太趕緊找來設計師丈量室內面積,發現竟然只有72坪,比原來認知的84坪,足足少了12坪。她氣得跟熟識的建商老闆理論,老闆卻推說,從來沒有承諾過實內坪數是84坪。
測量面積耍詐 建商大玩法律文字遊戲
陳太太氣得拿出合約查看,這才發現,合約上確實載明140坪當中,除了56坪是公設面積之外,另有7坪是雨遮。至於少掉的那5坪,事實上是含在室內坪數,而這差距是樑柱加上整棟房子的外牆厚度面積,原來建商測量室內面積的範圍,是擴及外牆的滴水線(外部),而非只到外牆內部。
便宜單價 原來是用雨遮灌水
當初建商老闆一直強調房子每坪單價110萬,比市價便宜很多,豈知卻是惡意欺騙。事實上扣掉雨遮坪數,每坪單價將近120萬,比市價還貴,但當初合約只載明「總價」,並未載明「每坪單價」,所以陳太太拿著合約向消保官申訴時,消保官表示,雨遮只要在左右長50公分、深100公分內都算合法。
沒有錄音存證 貴婦自認倒楣
該豪宅包含雨遮購買的坪數,以一、二樓平均單價110萬元計算,陳太太等於花了1500萬元買雨遮和牆壁,她氣得說,難道沒事會去坐在雨遮上,穿牆住在牆壁裡嗎?她很後悔當初沒有錄音存證,更令陳太太氣結的是,如果只是買貴還能自認倒楣,但室內空間跟她預想的小太多,根本不想搬進去住。她大嘆,台灣建築法規還是有很多不合理,像室內面積竟包含牆壁厚度,雨遮雖不計價卻可登入權狀,不肖建商話術一堆,消費者很容易上當,她勸大家買房簽約時,一定要把建商的口頭保證全白紙黑字列入合約。
血淚建議:為自保本身權益,建商口頭保證錄音存證,日後好求償
預售屋糾紛最多的就是交屋時,室內面積與原本的有落差,簽立預售屋合約前要特別注意房屋土地面積、公設內容、車位與建材配備。民眾拿到合約書時,須確認主建物、附屬建物與公共設施面積。
預售屋買賣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雨遮,一般雨遮佔總面積的3%到8%,行政院內政部於2011年頒佈法令,規定在建物面積中,屋簷和雨遮可列入登記但不能計價,雨遮也是「附屬建物」之一,雖計入權狀狀,但不算在價格內,但有些不肖建商利用話術,口頭說明時,會將雨遮列入權狀面積以降低單價,讓消費者誤以為賺到了,所以簽約時可要求詳細記載每坪單價,才較有保障。
累計瀏覽數:789
留言數:0